关税风暴中的"例外":特朗普的亚洲棋局暗藏玄机
特朗普最近这波操作确实耐人寻味——对14个亚洲国家祭出最高40%的关税大棒,偏偏把中国晾在名单之外。7月7日白宫宣布这项政策时,连日本首相石破茂都直呼"失望",韩国更是用"复兴伙伴关系"这种外交辞令打太极,可中国却稳坐钓鱼台,甚至传出美国财长贝森特要"继续与中方会面"的消息。
仔细看这份名单,日本、韩国、泰国这些传统盟友全在射程内,老挝、缅甸更是被直接顶到40%的税率天花板。但日韩只被加了25%,印尼、泰国大约20%,老挝反而比内部评估还低了8个百分点。这种"看人下菜碟"的定价策略,分明是特朗普在玩"漫天要价,就地还钱"的谈判把戏。
展开剩余63%越南模式背后的算盘:模板还是陷阱?
把时间拨回5月,特朗普刚和英国签了个"框架协议",表面看是英国多进口美国农产品,实际在数字产品、制药这些高利润领域寸土不让。欧洲媒体直接嘲讽这是"空壳协议",但特朗普要的不过是给选民交差——农业州和能源州的选票才是硬通货。
这套把戏搬到亚洲就变了味。7月初越南被迫签下"不平等条约",对美关税从46%砍到20%,代价是全面开放市场,还要对转口中国商品加征40%。特朗普立刻把越南模式当模板,给14国群发"谈判邀请函"。可日本首相石破茂当场表态"失望",韩国只说"希望复兴伙伴关系",连柬埔寨这种小国都暗中盘算:和中国151亿美元的贸易额还在以20%速度增长,何必急着站队?
金砖峰会抛出"王炸":去美元化戳中美国命门
特朗普算盘打得响,但资本市场先怂了——关税政策公布第二天,美股就创下三周最大跌幅。更要命的是,7月6日巴西金砖峰会上,俄罗斯财长西卢安诺夫直接甩出重磅消息:中俄双边贸易已全面实现本币结算。这可不是小打小闹,要知道美元霸权才是美国全球话语权的根基。
回想特朗普曾威胁金砖国家:"敢推本币结算就加征100%关税!"可现在亚洲国家根本不买账,日本、韩国这些传统盟友都在打马虎眼。更讽刺的是,美国自己都陷入两难:继续加税怕供应链断裂,不加又压不住各国。贝森特急着要和中方会面,说白了就是看准了日韩东南亚离不开中国零部件,想拿"转运商品加税"当筹码逼中国让步。
这场关税博弈就像走钢丝,特朗普既要吓唬周边国家,又要留中国当"压舱石"。但金砖国家去美元化的脚步不会停,等到各国算明白"选边站"的账,特朗普手里的筹码只会越来越少。
发布于:山西省启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