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丨陆弃益上线
金正恩登舰了,而且还是登的“崔贤”级驱逐舰。就在朝鲜半岛局势愈发紧张的当口,朝鲜最高领导人亲自视察海军新锐舰艇,并在舰桥现场抛出一句重磅表态——“美韩日军事勾结和示威行动,是战争挑衅意志最明显的表现。”这不只是对正在加速推进的美日韩三边同盟的回应,更是一种军力展示下的外交杠杆施压。更关键的是,他还暗示10月将进入下一阶段:作战能力评估。换句话说,朝鲜海军的“核化试水”,已从测试进入倒计时。
据朝中社18日报道,朝鲜劳动党总书记、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当天视察“崔贤”级驱逐舰,现场听取武器系统综合测试情况和水兵训练状态。报道披露,该舰已完成多项武器系统测试益上线,朝鲜方面正在分阶段推进海军的“高端化”与“核武装化”。金正恩明确表示,对当前各项工作按计划推进感到满意,并要求圆满完成8月至9月阶段任务,确保10月开始“舰艇性能及作战执行能力评估”。这一时间表释放出的,是朝鲜对海基核力量布局加快推进的明显信号。
“崔贤”号并非普通舰艇。其原型可能基于苏式驱逐舰与朝鲜自主模块化设计的结合体,被推测搭载包括舰对舰导弹、反潜系统及防空导弹等复合性武器系统。在金正恩提出“主动而压倒性的变化”这句话后,不难看出,朝鲜海军当前正试图突破单纯的岸防型思维,向具备区域投送能力的“攻防一体”平台进发。如果未来将核导能力与舰艇结合,朝鲜将拥有“海陆双域”二次打击结构,从而对地区安全格局形成实质性威慑。
但真正的火药味,并不止于舰艇本身,而是金正恩现场发言中对美韩日“核勾结”的指控。他指出,美韩演习“早已带有挑衅性质”益上线,而当前演训已呈现“含有核要素的军事勾结特征”。他用词之重、态度之激烈,直接暗示朝鲜将不再只是“被动防御者”。这一表态显然指向8月即将展开的“乙支自由护盾”联合军演,该演习将首次纳入日方观摩团及“延伸威慑”实战推演,核心内容包括核武应对机制与反导整合系统。
从这个角度看,金正恩的登舰行动不仅是军事视察,更是对“美日韩三边准军事同盟”浮出水面的提前反制。以往美韩演习虽多,但多半维持“象征+例行”状态,而随着日韩军事合作升级、日方参与美国“核共享”讨论,朝鲜已将日韩视作等同战略威胁。特别是2023年以来,美国陆续在日韩部署更为先进的反导系统和高超音速武器测试平台,进一步压缩朝方的战略反应时间。金正恩所说的“主动压倒性应对”,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试图抢占主动,掀桌警告。
此举对地区局势带来的影响是复合性的。首先,对美韩而言,这显然是朝方军事升级意图的再次确认,也迫使其必须加快对“核安全链”的系统化建设,尤其是在海上方向加密巡航与监控频次。其次,对日本而言,此前试图“边观望边接轨”的战略不再奏效,其一旦进一步参与反导网与弹道武器预警机制,很可能正式列入朝鲜“先发打击名单”。第三,对中国与俄罗斯而言,朝鲜强化海军核能力,将为东北亚安全形势添加极端不确定性,也可能促使其采取“低调干预”策略,以避免局势彻底失控。
而朝鲜方面的压力与利益计算同样显而易见。当前,朝鲜国内在制裁困境、粮食短缺与技术封锁夹击下,维系战略威慑力的唯一有效方式,仍是通过“突袭式展示”与“阶段性突破”维持强势地位。而相比核试验与洲际导弹试射这种高调操作,水面舰艇与潜射平台的“隐性核武装”,则更具技术迂回性与战略含糊性,利于突破围堵的灰色边界。因此,无论外界如何判断其造舰能力与核集成技术成熟度,金正恩显然已将“海上核平台”列入了可操作路径。
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关键变量。第一,“崔贤”级是否已具备部署战术核弹头或核巡航导弹的实战条件,目前无确凿证据。一旦具备,这将是东北亚战略格局的重大跳跃。第二,10月前是否会配合舰艇评估进行海射导弹实弹试验,甚至低当量核爆演示,皆属风险窗口。第三,美日韩是否将把当前联合军演升级为“三边协防协议”机制,正式触发朝方“战略应变机制”,成为区域对抗临界点。
金正恩登舰,是仪式,也是宣告。他以此方式向外界释放一个强烈信号:当“陆基核威慑”无法再满足安全与谈判筹码需求时,“海基核布局”将成为朝鲜手中最重要的底牌之一。而一旦这张牌被打出,东北亚将不再是冷战遗产下的旧地图,而是走入一个充满多边武装竞速与认知升级的“准核海域”。这才是“舰艇登临”背后真正需要警惕的逻辑深流。
启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